第3章 林昉的上一世(1 / 1)

上一世,林昉畢業後進入盛華科技工作了10年,前三年在鵬城總部,後七年在摩都研發中心工作。

他的個人專業技術能力,很快便得到盛華的認可。所以林昉在盛華一路高升,不僅坐到了某分公司副總的位子,還拿到了公司的期權。獲得較高的收入後,林昉早早在各地買了幾處房產。

在盛華工作了10年後,前妻慫恿他去創業。那幾年正是智能手機盛行的時代,林昉便離開盛華,和合夥人開發了幾個手機App,賺了一些錢。

但是時間來到2014年,順風順水的人生發生了變化,這一年在國企工作十年的前妻突然也離職了。她為何離職,據前妻自己說,她認識了一個股市大神,教她炒股的“秘訣”。之前從來沒碰過股票的前妻,一猛子紮進股市,還投入了大量的資金,結果賠了200多萬。

2017年之後,智能手機App研發需求量減少。林昉又和彆人合作,在錢城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,準備投幾個科技項目。結果還沒投一兩個項目,他的股東又出事了。股東因涉嫌網絡金融違規操作,人和公司都被查了。林昉雖然沒有涉及網絡金融這一塊,但是林昉投入的300多萬也打了水漂。

緊接著,前妻因炒股虧錢不死心,想著東山再起,但又是一通作死。被人忽悠一起做微商、開美容院、投貿易公司,又損失了上百萬。

可是前妻做的這些事情,都是瞞著林昉的,並且資金還是向銀行和朋友借的。林昉知道前妻的能力,她在國企一直從事行政工作,從來沒做過管理工作,更沒有在社會上曆練過。麵對社會上那些險惡複雜的人和事,基本是一無所知。林昉感覺前妻參與所謂的投資和生意,應該是被人給騙了。

前妻最後錢都賠了,但是前妻借的錢得還啊。錢是她借的,但是債務是需要夫妻雙方要共同承擔。為了幫前妻還債,林昉不得不把多套房產賣掉。

兩人越來越無法溝通,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,最後雙方隻能離婚收場。林昉這邊剛處理好前妻和公司的事。又遇到口罩三年,隨著他的年紀也越來越大,林昉賺的錢卻越來越少。林昉隻能靠技術和專業,幫彆人解決問題,以獲得一些收入。

離婚後,前妻因為失去了經濟來源,還高不成低不就。便以小孩需要讀書、看病、買衣服和生活用品等各種借口,不斷地向林昉要錢。前妻大手大腳慣了,可是每個月給的那點生活費怎麼夠她花呢?於是不斷地折磨林昉。

同時,前妻又是一個極愛麵子的人,為了維持她依然生活無憂的形象,借錢度日。在離婚時,林昉已經幫前妻還清所有的債務,並且還給她留了一筆錢。沒想到離婚不到半年,前妻又欠了幾十萬的債務,她沒有能力還債,又想著林昉幫她還。

就在前妻又一次向林昉要錢時,雙方在電話裡吵得不可開交。此時林昉正開著車在西部的一個山區裡,山路蜿蜒狹窄,極為危險。

兩人吵得讓林昉失去了理智,林昉氣得猛踩了幾下油門。結果前麵的山路是一段近乎90度的彎道,林昉趕緊刹車,可是車子根本刹不住,車輛快速駛向路邊,最後車子衝下了百米高的山穀。

想到這裡,林昉輕歎了一聲。戰宇峰聽到林昉在歎氣問道:“你歎什麼氣啊?”

林昉隨意回了一句:“沒什麼,隻是覺得工作不好找。”

戰宇峰回道:“是啊,找工作真是煩啊……”接著就是又是喋喋不休。

而此時,林昉又回想到,前一天晚上自己就喝了兩三瓶啤酒,然後就不省人事了,當林昉再次醒來時,是25年後的中年林昉穿越回大學畢業前。

前往招聘會的路上,戰宇峰一直跟林昉說班上同學的事,某某某去哪裡工作了,某某準備出國了,誰和誰分手了等等。林昉不太關心同學和學校的事情,除了學習,就是打球、玩遊戲,然後天天就泡在機房。而戰宇峰和他不一樣,戰宇峰對學校裡各種八卦都很喜歡打聽,並且也非常清楚。

“哎!我跟你說,章駿去阿巴拉公司了。”戰宇峰說道:“不過,是做業務,工資也不高,每月底薪1500,阿巴拉說什麼互聯網高科技公司,我覺得也一般。”

阿巴拉在10年後可是國內互聯網的巨頭,現在的阿巴拉剛成立一年左右。

“去阿巴拉挺好的,如果章駿能堅持住,等他成為公司高管,那時收入就高了。”林昉回道。

“是嗎?你怎麼知道的?”戰宇峰疑惑道。

林昉說道:“我之前跟你也說過,未來科技發展主要是互聯網和人工智能,這會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巨大的改變,這是趨勢,我們要抓住趨勢。”

戰宇峰撓了撓頭說道:“嗯嗯,我記得你講過,但不知道怎麼抓住這個趨勢啊。”

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趨勢,這話在大學裡林昉和很多同學說過,不過沒人當回事。因為,當時多數同學對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是什麼都不知道。大家連互聯網都沒碰過,更彆說人工智能了。

一直到1996年之後國內互聯網開始逐步普及,大家才知道有個東西叫互聯網。人們對互聯網的認知也僅限於可以發郵件、上網聊天、查資料和下載東西。

林昉是如何在25年前,便認識到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呢?當年林昉讀過一本書:微軟的比爾·蓋茨寫的《未來之路》,這本書是1996年在國內出版的。

書裡講到互聯網、電子商務、人工智能等相關科技,和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。

“互聯網?!那我是不是也去阿巴拉應聘?”戰宇峰想了半天,怎麼抓住互聯網的趨勢呢?那就去互聯網公司唄!

“阿巴拉剛成立不久,也算是一家互聯網公司。但是,它的主要業務是做電子商務平台,不是技術研發,他們現在需要大量的業務,否則很難生存。你如果去了,應該也是做業務跑市場,如果你拉不到業務,就會被淘汰。你還去不?那可是非常辛苦的。你還是算了吧,就回老家吧,找一個事業單位上班吧。”林昉對戰宇峰說道。

以戰宇峰的性格,他還真的適合在體製內工作,他處理人際關係還是挺有一套的,至少比林昉強。林昉在學校裡就沒幾個關係好的朋友,而戰宇峰則不論和誰關係都處得不錯。

“哎——,我家裡也是讓我回去,我真不想回去。可是,老家就一條破街、從單位到家裡,走路用不了十分鐘。一條街、一條江、一個廣場、一座商場,這就是我們老家的縣城,哎!真沒意思。”戰宇峰垂頭喪氣地說。

“彆灰心啊,你也可以在錢城先找工作,現在各單位都需要計算機人才,事業單位、銀行、政府部門,都是有機會的。哪怕是臨時聘用,你先進去嘛,後麵再考公務員唄。如果在錢城真的找不到,再回老家嘛!”林昉拍了拍戰宇峰的肩膀說道。

戰宇峰回道:“哎!那好吧。”

說到2000年的阿巴拉,這是一個剛成立不久的互聯網公司,與其說是互聯網公司,還不如說是幫企業做網上貿易的平台。阿巴拉公司前五六年,主要業務是給中小企業做網站,再將企業信息和產品掛在其公司的電子商務平台上,然後推廣到全世界。為此公司需要大量的企業入駐他們的電子商務平台上,所以阿巴拉在那五六年裡,一直在瘋狂地招聘業務人員,去跑中小企業招攬業務。

如果阿巴拉在後期沒有做淘淘網和支付平台,阿巴拉這套商業模式,用不了十年將被時代給淘汰。

而那些前期進入阿巴拉的人員,尤其是業務人員,多數成為公司成長的炮灰。人們隻看到14年後,阿巴拉上市時,那些拿到公司期權的員工,套現了幾百萬、上千萬。但是,有誰想起當年,被阿巴拉業績考核而淘汰的,一批又一批的業務員呢?這真是,一將功成萬骨枯啊。

林昉對阿巴拉一直不太認同,林昉認為這是一家以互聯網為工具,隻是簡單地將商品放到網上售賣的公司,並沒有多少科技含量,更不要說科技創新了。是時代造就了阿巴拉,而不是阿巴拉創造了時代。這家公司獲得了時代紅利和優質資源,卻對科技創新貢獻很少。

林昉認為隻有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,才是未來之路。但是,站在千禧年這個時間節點上,有多少人可以看得清楚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