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在台上激昂地講道:“各位領導、各位來賓、科技界的各位老師、同誌們、朋友們,下午好!沚江省錢城市第一屆數字城市與數字經濟發展座談會現在正式開幕,請大家全體起立,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,有請省市領導們進場。”
眾人起立,掌聲雷動。
一行七人從主席台幕後走出,分彆是市委書記黃平江、市長邱敏,常務副市長魯長征、副市長丁鬆柏、省科技廳副廳長蔣明、省科協主席吳偉常,市委辦公廳主任李忠勤。
眾人落座之後,李忠勤主持會議議程,李忠勤中氣十足地致辭之後,宣布會議第一項議題領導講話,李忠勤說道:“請黃書記。”
掌聲過後,黃平江掃視台下眾人,看了一眼坐在第三排的林昉,說道:“同誌們、朋友們,大家下午好。今天這個會議舉辦得有些急,有些同誌問我為什麼,這麼著急辦這個會呢?同誌們啊,不急不行,這些天連續出了一些事情,讓我們憂心忡忡,坐立不安哪。
首先是治安的問題,最近省裡和市裡發生幾起大案要案,犯罪嫌疑人就在我們眼皮底下跑了,至今不知去向,難以追蹤;還有大學生失蹤了,人家家長天天到政府來請願,讓我們找人,我們明明知道他在哪裡失蹤的,但就是找不到。第二,工商管理和稅務方麵的問題,有些企業明知道他在造假,去查了但是就是查不出他是怎麼造假的;有些中小企業我們知道他們肯定偷漏稅了,你說去查吧,也能查出來,但是啊,目前全市有50餘萬家中小企業,還不包括個體工商戶,一家企業一查就是一星期,還是最短的,需要兩三名稅務人員的工作量。我們全市目前稅務工作者一共餘名,這裡還包括各縣市人員、協辦人員和臨時人員,怎麼查?一家家查?放下其他工作不做,都出去查稅去。有人算過就算這樣去查,至少要三年,這裡還不能有新增企業和新的案件發生。
以上這兩個問題,是不是大家不夠努力呢?我以為啊,不是的,如果同誌們全力去追查,一定能解決問題,但是以現在的方法,效率將非常低下,成本又很高。所以啊,我們要找到一種既高效,又省成本的方法,還要把問題都解決了。
第三啊,關於經濟數據和產業發展的問題,1999年我市Gdp排名雖然是全省第一,但和排名第二的甬城相比,僅多了100億出頭,100多億什麼概念,隻要一兩個中等規模的工業項目就可以輕鬆追平。在全國Gdp排名來說,我市雖然進入了前十,平江市排在我們前一位,平江比我們多了120億左右,但是去年平江市Gdp增速達了10%,而我市僅有7.9%。
這些年,我們為了發展旅遊,創造文明城市,大型工業企業基本上都搬出了市區,為了彌補工業不足,我們發展了商貿、旅遊,包括互聯網和高新科技產業,但是時間短,相關產業剛起步,對於經濟總產值貢獻並不大。有同誌,也向市委、市政府提出來,我們還是要搞工業化,學平江搞工廠,到國外和港台招商引資。這些同誌的出發點是好的,應該值得表揚。但是啊,大家有沒有想過,我們都在發展工業,辦工廠,都在招商引資。拚比的是什麼?免費給地、稅收優惠、政策傾斜,你可以做,我也可以做,你給得優惠,我比你還要優惠。那我們得到了什麼?是解決就業?還是發展了自己的產業?還是得到了稅收?這個問題,我們已經探討了幾次,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。
那麼,數字城市、互聯網之城這個口號,我們提出來已經有兩三年了,但是目前工作進展是比較緩慢的,對經濟貢獻也不大,似乎這條路,有些問題了。
我們內部也是多次討論,到底要不要搞互聯網和高科技,最終大家的意見還是高度統一的,因為總設計師說過: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。改革開放這些年以來,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。
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?既然方向沒錯,是不是我們路沒有走好,還是鞋有問題?同誌們都在思考和反複論證,請過專家,也到國外考察過。但是說實話啊,同誌們,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座城市真正實現全麵互聯網化和數字化。
你們有些同誌也去了漂亮國、歐洲各國、還有其他國家考察,說說是不是這個情況啊?”台下引發了一陣竊竊私語。
黃平江頓了頓,又說道:“所以,我們又是摸著石頭過河,而且這次的河和石頭,是全世界獨一份,沒有第二個,這條路真的不好走啊,因為你要走一條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路。
直到我前幾天看到這份報告,讓我豁然開朗,就像人在迷霧中一下子找到了方向,這份報告我反複看了不下十遍。它把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,和我們沒有遇到的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,包括前麵我講的這些問題,統統都講明白,說清楚了。這裡麵包括了政務、治安、醫療、工商管理、人口管理、稅收管理、交通、產業發展、資本創投、金融安全方方麵麵的問題都涉及了。
這份報告啊,不僅講清楚講明白了,而且還告訴我們如何走,如何發展,當下要做什麼,未來三五年要做什麼,甚至未來十年二十年應該做什麼都告訴我們了。這份報告,在會前也提前下發給你們了,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認真讀過,認真研究過。不過,不管你們有沒有讀懂,有沒有研究過。今天,我把寫這份報告的人,給你們請來了,等一會兒由他來親自告訴你們數字城市和數字經濟是怎麼樣的,應該是怎麼做。等他講完了,你們有問題,也可以當場和他交流,有不懂可以向他請教。今天的座談會是學術研討,沒有對錯,隻有討論產業發展的問題、技術革新的問題,最終我們要統一思想,打好這一場數字經濟的大戰,建設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數字之城。好了,同誌們,我的講話就到這裡,謝謝諸位。”
台下掌聲雷動。
接下來是市長、常務副市長、省科技廳、省科協主席都一一講了話,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套話,以及誇一誇報告的官腔。
最後,輪到丁鬆柏講話了,李忠勤說道:“
丁鬆柏清了清嗓子,一手拿著報告,說道:“黃書記、邱市長,魯副市長,蔣副廳長、吳主席,同誌們、專家們、朋友們,大家下午好。前麵幾位領導把數字城市和數字經濟重要性、迫切性和必要性都跟大家講了,而且也講清楚了,我也是深受啟發。在這裡,我隻講一點。”他頓了頓,看了看台下。眾人聽到丁鬆拍隻講一點時,心裡都鬆了一口氣,一般領導乾部講話不講出三點以上,那都顯不出水平的,隻講一點的領導太少了,快給點麵子、裝作認真聽。
丁鬆柏繼續道:“大家應該很想知道,是哪位大專家寫的這份報告,能夠將數字城市和數字經濟講得如此清楚和透徹,並且把未來怎麼發展也給了我們方向?在這裡,我要告訴大家,這份報告主要執筆人,是一位年僅21周歲,沚江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。”
聽到這話,全場頓時一陣竊竊私語,過了2分鐘,李忠勤在台上製止道:“請大家靜一靜,繼續聽丁副市長的講話。”
“是的,是位年僅21歲的大學生。同誌們啊,莫欺少年窮。你們很難想象一位年僅21歲的大學生,能做出這樣一份既有戰略眼光、又有具體實施方法,還有具體研究成果的,這麼一份既全麵又有發展思路的報告。當初,我看了之後也是不可思議。
但是,當我翻看了這位同學的履曆,我才真的相信。他當年以高考628的成績考上沚江理工大學,攻讀計算機專業。”丁鬆柏看了看台下的林昉,喝了一口水。
這時台下又是一陣騷動,眾人在竊竊私語:
“怎麼沒上沚大啊?”
“是呀,這成績當年應該超沚大線30-40分了吧。”
……
而此時的林昉恨不得找個地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