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內,戚夫人已經與戚雪說明,想要將戚家在蘇縣的產業移交給蕭潛。
算是作為他在戚府這麼多年辛勞的補償。
有一說一,蕭潛的確算是有些功勞和苦勞。
可要說補償,拿出這麼多產業來,也未免有些太過了。
本以為戚雪不會同意。
誰知她聽完之後,卻笑的很是燦爛。
“女兒已應允族老交出家主之位,這些事情,母親您來做主就好,不必征求女兒的意見。”
“雪兒,你……沒意見?”戚夫人難免有些詫異。
要知道,先前自己這個女兒對蕭潛並不感冒。
因此,她甚至做好了和女兒爭辯的準備。
那些族老什麼脾性她很是了解,待他們真正接手了戚家,哪怕蘇縣這些產業微不足道,他們也不會拱手贈與一個外人。
故而無論如何,她也要在那之前,將這些產業轉交到蕭潛手中。
她這是在賭,但不僅僅是賭蕭潛能改變心意。
更是在賭女兒下半生的幸福與退路。
真有一日,戚家衰敗,女兒也定會遭受牽連。
她希望蕭潛能在那時出手相助,不至於讓女兒受太多委屈。
“母親,女兒為何要有意見?”
戚雪依舊在笑,望向蕭潛的雙眸之中也滿是柔情。
“您說的對,蕭潛這些年為戚家付出了很多。”
“自古以來便有夫妻一體的說法,我的東西自然也是他的。”
“先前是我遺失了一些記憶,又受人蒙蔽,這才葬送了我們的夫妻情分。”
“可如今,女兒已經醒悟。”
“彆說隻是一些產業,隻要他要,隻要我有,那……無論是什麼,我都可以給她。”
說罷,戚雪精致的容顏增添了一抹紅暈。
這般訴說衷腸,光是對蕭潛一人,便足以令她心悸,更何況母親還在一旁。
戚夫人怔怔的看了看女兒,又看了看蕭潛,臉上的神情逐漸變化。
若早知女兒已經回心轉意,她先前就該與她商議商議才是。
怎奈這身體一直都不爽利,成日裡也隻能纏綿病榻之上,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事。
這一刻,戚夫人甚至有些後悔,不該一直隱瞞女兒那些事情。
要是早些言明,那是不是一切都會不同?
好在如今為時不晚,看女兒的態度,已經有了與蕭潛破鏡重圓之意。
若蕭潛也有這個念頭,豈不是還能再續這段天賜良緣?
一想到這兒,戚夫人難免有些激動。
可萬萬沒想到,蕭潛卻在此時皺眉道:“多謝戚小姐,在下愧不敢當。”
“今日夫人與你都在,那我便將話說個明白。”
話音落下,蕭潛起身向戚夫人拱手施禮,就像是在表明稍後定會有些失禮之處。
“夫人,我清楚您心中所想。”
“究其根本,無非是在為自己的女兒謀劃退路。”
“但我與戚小姐緣分已儘,未來更不應該再有任何牽扯。”
“所以您的這些謀劃,不如托付給其他更值得信任的人。”
“說的再明白一些,在下不願牽扯到戚府的紛爭之中,還請見諒。”
戚夫人沒想到蕭潛拒絕的如此乾脆。
而且他的確足夠聰慧,竟連自己沒有說出口的想法都看破了。
這足以證明她沒有看錯人。
隻可惜……
“哎……孩子,此事當真沒的商量了嗎?”
蕭潛點頭,態度決絕。
不得不承認,戚夫人能做到這一步,已經算是為人母的表率。
而且無論怎麼想,也沒有虧待自己。
隻可惜,她的目光的確不夠長遠。
這些產業對戚家來說的確算不得什麼,但外人可不會這麼想。
如今不知多少眼睛在暗中盯著戚家。
但凡有點風吹草動,那引來的便很可能是滔天之禍!
然而戚雪卻在這時也站了起來,走到了蕭潛的麵前,仰起頭,與他四目相對。
“蕭潛,我知曉你在擔心什麼。”
“先不說你我之事,如今的戚家,的確稱得上風雨飄搖。”
“故而我也是再三考慮後,才決定交出家主之位,帶著母親前往江南避禍。”
說到這兒,戚夫人忍不住打斷戚雪,詫異的問道:
“雪兒,原來你都知曉?”
戚雪笑了笑,扭頭望向母親,緩緩開口道:“母親,女兒可沒有那麼遲鈍。”
“早在剛剛和離之時,我便察覺到有人在覬覦戚家。”
“許是因為先前蕭潛掌家,將一切都做的天衣無縫,那些人才難以得手。”
“可他剛剛離家,家裡麵便風雨不斷,我若是再沒有察覺,未免愧對了這家主的身份。”
待戚雪說完這些,不僅僅是戚夫人啞口無言。
就連蕭潛也對她有了些許改觀。
原來她並非什麼都不知道,隻是將一切都埋在了心底。
也對,回想和離之初,她對自己的態度也沒有多少轉變,自是不會與自己說這些事情。
也就是近些時日,她恢複了記憶,對自己的態度才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。
說出了這些,似是讓戚雪輕鬆了一些。
她重新看向蕭潛,神情溫柔。
“母親讓你為難了,我代她向你道歉。”
“無論戚家未來將會如何,都不該將你牽扯其中。”
“隻是我還有一事想要問你。”
“蕭潛,若我與戚家割舍,沒有了這些後顧之憂,那你我之間,還能否再續前緣?”
“轟隆隆!”
屋外的天空突然傳來悶雷之聲。
早在出門前,蕭潛便察覺天色有異,空氣中帶著幾分泥土的味道,分明是大雨將傾的預兆。
看著戚雪帶著期盼的目光,他深深的歎息一聲。
“戚小姐,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。”
“如今夫人也在場,那我便再說一次,我……”
蕭潛還未說出關鍵,戚雪卻猛地抬起手,捂住了他的嘴。
“蕭潛,不要這麼急著回答。”
“你聽,外麵下雨了。”
“時候也不早了,不如今日你在府中住下。”
“這個答案,日後再說。”
蕭潛不知戚雪有什麼盤算,但看她的樣子,應當知曉自己想說什麼。
既然已經心知肚明,自己說不說又有什麼差彆。
“多謝戚小姐好意,但我臨行前,未與家中打招呼。”
“所以住在貴府就不必了,待雨勢小一些我便告辭。”